Tuesday, July 16, 2013

幸福企業 - 要成功,就別急著找工作


  最近,我的伙伴問我;如果TED邀請我去演講分享,我會選什麼主題?

  我不能說“幸福”或“正面心理學”,因為TED就是我在學習這兩個主題的良師。

  那我該分享什麼好呢?當時我的腦海中浮出了我於企業內所提出的“幸福企業”目標,所以我就回覆了“對我而言何謂幸福企業?”。

  在還沒接到TED的邀請前,我決定先在自己的部落格先分享我所謂的“幸福企業”。

  “幸福企業”,一個越發常見的名詞,越來越多公司都希望建立“幸福企業”,越來越多企業都將此名詞與自己結合以利招募。但到底什麼是“幸福企業”卻沒有一個標準。

  2013年勞工節,台灣的全國工業總會與六大工商團體簽訂“幸福企業”宣言,其內容包含;重視勞工安全、創造就業機會、優先僱用本地勞工、重視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建立彈性工時、休假制度等。

  其中,台灣2012十大幸福企業第二名的王品也分享其企業的幸福文化來自財務公開、300學分制、鼓勵員工持續進修等努力。

  但以上真的就是幸福企業的定義嗎?

  2013Cheers雜誌4月號說到有在台灣65.7%上班族一天抱怨15次,又對比分享到瑞士有51.6%的年輕人正在做自己夢想的工作,這樣的對比也許是個提醒,也許我們為“幸福企業”所下的定義是錯誤的。

  美國知名作家Simon Sinek 所發表的黃金圈(Golden Circle)分享了該如何運用“價值”鼓勵他人。他說明了成功的人都是先有一個要達到的目標,才決定該如何行動,也就是先知道自己行動的原因(Why)。

  然而,大多學生畢業後只想著要找到工作,卻忘了自己想達到什麼目標。廣告系畢業就是做公關或廣告、行銷等,餐飲就是服務業,商學院就是管理,似乎大家都被制約了。而每間企業在徵才時,也不斷的以高薪、福利、假期等實質利益為誘因,卻忘了真正需要的是有熱情和擁有與企業理念一樣想法的人才。

  我所以為的幸福企業無關薪水、工時、本地或外地、訓練等實際的利益,而是幫同仁找到他們的“WHY”。透過公司的力量協助同仁達到他的目標,為此同仁會更自發性地參與學習、不介意的加長時間工作、提供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公司的工作與環境。這個感激便會在同仁內心裡造就“幸福”感。

  Plan Do See,一個我所接觸過的日本服務業業主,他們被即將畢業與現任就職的同仁分別評為Top10最想要加入的企業與最佳工作環境。在與他們的面談中,分享了其公司文化,那就是設法使員工享受工作。

  他們於面試過程中瞭解面試者對未來的規劃,並將此設定為在職目標,協助他於工作期間完成,並以畢業代替跳槽。他們一再重聲,Plan Do See只需要是員工職涯的一個環節,如果能因為企業的培養與資源讓同仁完成夢想與目標那便是對雙方最好的結局。

  這恰巧與大多企業相反,我們不斷要求員工要有熱情卻不認識他們的熱情,更希望他們能奉獻一輩子的青春與能量,許多人更單純的相信同仁要的是更多的利益,要的只是薪水、分紅、外派、培訓、休假等,但卻忽略了“幸福”來自於內在而非外在。

  對我來說,真正的“幸福企業”來自於協助同仁設立價值,將每位員工當作單一個體來激發與培養,讓他們在企業內有所成就,在一個公平的環境給他們發揮的空間,以一個扁平的組織讓大家互相學習並建立良好關係。更重要的是鼓勵員工朝夢想前進,甚至成為那個前進的動力。

  有人會說,這是一個理想,這很難,更有人會說這是我的幻想,但成功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知道不可能卻還努力試試的人,而放棄的永遠是自己的決定。

  “幸福企業”絕不是一個口號,絕不是一昧增加員工福利,而是真正的認識員工並鼓勵他的價值。

  讓我們一起改變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創造真的能讓員工幸福的“幸福企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